煤化工廢水成分復雜,含有大量的酚類、多環芳烴、氨氮、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,其處理工藝流程需要多環節協同配合,以實現達標排放或回用。
首先是預處理階段。煤化工廢水先經過格柵,去除其中的大顆粒懸浮物和雜物,防止其對后續處理設備造成堵塞。然后進入調節池,調節池的作用是均衡水質水量,使廢水能夠穩定地流入后續處理單元。在調節池中,可通過攪拌等方式防止懸浮物沉淀,并對廢水的酸堿度進行初步調節。之后,廢水進入氣浮裝置,通過向水中注入微小氣泡,使廢水中的懸浮油滴、膠體顆粒等附著在氣泡上,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而被去除,有效降低了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懸浮物含量。
生物處理是煤化工廢水處理的關鍵環節。經過預處理的廢水進入生物處理單元,常用的生物處理工藝有活性污泥法及其改良工藝。在曝氣池中,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,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、水和微生物細胞物質。其中,對于酚類等難降解有機物,可通過馴化特定的微生物菌群來提高降解效率。生物處理后,廢水中的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,但氨氮含量仍可能較高,因此需要進行脫氮處理,可采用硝化 - 反硝化工藝,將氨氮逐步轉化為氮氣排出。
深度處理是確保廢水達標排放或回用的最后保障。深度處理工藝包括混凝沉淀、過濾、高級氧化等?;炷恋硗ㄟ^投加混凝劑,使廢水中殘留的細小懸浮物和膠體物質聚集成較大顆粒沉淀下來。過濾則進一步去除水中的微小顆粒,常用的過濾設備有砂濾池、活性炭濾池等。高級氧化工藝如臭氧氧化、芬頓氧化等,能夠氧化分解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,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和水質指標,使處理后的廢水達到排放標準或滿足回用要求,可回用于煤化工生產中的冷卻、沖洗等環節,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,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并節約水資源。
咨詢熱線
400-609-6233